原来,摩尼教作为回鹘国教,因为回鹘与大唐的密切关系而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但随着回鹘灭国,又被大唐封禁,最终只在浙闽等沿海地区的民间还有持续生存。
从辽东前往流求的路上,秦刚曾经仔细分析过如何与赵佶蔡京等人对抗的所有因素,鉴于手头资源与实力的欠缺,他也曾考虑过借用宗教的力量:
佛教过于成熟,道教也已经完全世俗,更不要说赵佶本人迷信道教,都快自称道君了。唐时的景教虽盛,但衰败更快,除了泉州一带便几无踪迹。然后在沿海各地港口传播的伊斯兰教影响虽大,但其信徒基本都是蕃人。此时唯一能够覆盖到大量、广泛的百姓及底层民众的,唯有被人称为“吃菜事魔教”的摩尼教,也就是此时方腊口中所称的明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秦刚自然知道在原来的时空历史中,回到家乡的方腊因为不堪官吏压迫,以明教圣公之名揭竿起义,他的最大群众基础,便就是那时已经遍布两浙各地的明教教众。只是此前并不知道在起义前十几年的现在,方腊是否信奉明教,又在教中到底是个什么地位等等。
而此时方腊的回答显然让秦刚有了收获,原来他不仅是出身信奉明教的信徒世家,甚至还因家世传承已是教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本来秦刚一直未能下定决心的主要原因,是对于此时明教的教义及其具体情况并不清楚,眼下既然有了方腊这样一位现成的“小明使”倒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秦刚对于明教,虽然只有一些零星的知识,但是相对于此时的教外之人,他问方腊的几个问题,说的几个点,都显然非同常人,已令方腊又惊又喜,疑窦顿生。
秦刚却是突然想起,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曾有一段明教教徒唱诵的光明颂歌,也不知是金庸这老头去挖掘找寻出来的、还是他自个编的,但是颂歌的歌词内容倒也算是契合明教教义。
秦刚稍稍回忆了一下,这歌词颇为顺口,并不难记: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随着秦刚的这段歌词缓缓颂出,一旁的方腊听了之后,顿觉如天雷击顶,浑身发颤。
全因明教此时不被官府认可,民间也有诸多诋毁中伤之人,普通的信徒,能够知道“黑暗是恶魔,光明是佛陀,信徒应事佛驱魔,迎接光明”就已经是相当高的认知了。
而此时秦刚口中所颂的这五句诗,虽然仅仅四十个字,但其用语精炼、通俗顺口,关键是这几句,竟然无比准确地总结提炼出了明教所崇尚的清净、光明、大力、智慧这八字要义,而且更具鼓舞性地刻画出了明教教徒大义为先、不拘小节、崇拜圣火的光辉形象。
当初方腊在飞鱼军中传播明教时,就曾利用众人都共同崇拜秦刚的特点,又根据秦刚无辜遭受朝廷打压、甚至下落不明的经历,宣扬秦刚就是明教中的光明之王,他的暂时失踪只是受到了黑暗之王的蒙蔽,号召众人与他一同信奉明教,共同去驱逐黑暗,迎回光明使者。
如果说,那时方腊对于秦刚是光明之王的宣传,只是因为有了一点内心的崇拜,更加夹杂了他希望借此传播教义的私心。那么,当听到秦刚所颂的这四十字光明之诗时,方腊的脑中已经完成了一次彻头彻尾的精神洗礼,整个人进入了一种无比空灵的状态,此时的他,眼神清澈,面容庄重,面对秦刚行五体投地之大礼,心悦诚服地拜道:“两浙小明使方腊,恭迎明王殿下传播福音,指点迷津!”
“什么明王殿下?你胡说些什么?”秦刚被吓了一跳,他念出这首光明颂诗,本意只是想拉近与方腊之间的关系,试探一下此时的明教教义,却没想到方腊会有如此的反应,他连忙说道:“快快起来说话。”
“明王见怜,世人多愚钝。家父为小明使的四十年余年,在乡里传教、发展信徒,为他们讲解教宗教义至少要花一天的时间。两年前,曾有教内长老来两浙讲经,也要花费半个多时辰,才能让我等有所感悟。”方腊依旧跪在甲板上不起,伏地泣道,“但殿下方才寥寥数语,便令小人有醍醐灌顶之感!如此福音妙言,除了我明教之明王降临,又有谁能讲出?”
秦刚一时语塞,他的确小瞧了后世作家的妙笔生花,也没想到此时明教传播环境的艰难。不过,方腊此时的反应,却是让他有所感触,当下他也并未继续纠结否定此事,而是转身说道:“你且起身,随我舱内说话。”
两人回到船舱之后,秦刚便让方腊将他所知道的明教、主要是两浙路这里的教派以及信徒的情况一一向他讲述清楚:
明教沿袭了摩尼教的五教阶,最高的十二使徒都非汉人,都是中亚之人;而在中原地区,便轮到主教、长老与明使这中间三阶;最后一阶便是信徒。方腊与其父亲都是明使,而且只是底层最基本的小明使。
明教在大宋的传播,除了在宋太祖时期得到过一定的扶持与默许之外,之后便被官府禁止,导致其主教与长老稀缺,许多底层的明使对于明教的教宗教义理解不一,解释说明混乱不清,这便就是方腊刚才所说的情况。
而方腊将秦刚认定的明王,是摩尼教二宗之善宗明尊之子。明尊具有清净、光明、大力、智慧这四位一体,每一面住着三个神共十二个神。明教则将这十二神阐述为明尊的十二个儿子,即明王殿下。
明王属于神只,不属于五教阶之内,他可以无师自悟,甚至可以在未曾自悟之前就可点化他人之悟——这是方腊对于秦刚自己不知自己是明王的一个解释。因为秦刚也无法向他说明白自己为何能够诵出那段足以改变眼下所有传播教义局面的“光明之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根据方腊的介绍,在两浙路的农村,明教传播非常广泛。因为它所提倡的基本教义就是“光明与黑暗相对立,信奉明教,祈祷明王降世,带领众人可以冲破黑暗与苦难”,这些很能符合此时底层百姓对于生活现实的认知。
而因飞鱼兵多是在义乌征募而来,其入伍前的明教信徒就有三成以上,方腊在其中再次大力传播,而且还加上了对于秦刚是明王降世的解说,如今的信徒已经超过七成。而随他来登州的船员水手几乎全部都是,他在登州的水手中,也已经开始顺利进行推广。所以在这舰船之上,才会有明教的符号镌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