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三五小说网>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 第1205章 丁洪涛请教云超,钟书记点拨海英(第2页)

第1205章 丁洪涛请教云超,钟书记点拨海英(第2页)

丁洪涛握着他的手,力道不轻不重,刚好显露出客气,又不显得刻意讨好。“常书记这话可不敢当,我现在是焦头烂额。东洪那地方,干部比光明区的滑头多,今天来,就是想跟你取取经,听听老领导的想法。”

常云超侧身让他进办公室,门后的挂钩上挂着件中山装,领口浆得笔挺,应该是开会时穿的正装。办公室颇为宽敞,靠窗摆着一张崭新办公桌;会客区是两张真皮沙发;墙上挂着一幅标语写着“发展才是硬道理”,字是手写的,笔锋很劲。

“坐,别站着。”常云超拿起桌上的搪瓷杯,倒了杯温水递给丁洪涛,“我这没什么好茶,就喝这个,解渴。”

丁洪涛接过杯子,指尖碰到杯壁,温温的,刚好入口。他坐在沙发上,身体微微前倾,这是官场里“请教”的姿态,既显尊重,又能让对话更专注。

“常书记啊,不瞒你说,东洪的本土干部,个个都是老油条。不如咱们光明区的同志亲切啊……就说常务副县长曹伟兵,管着财政,我让他先拨点钱给开发区修临时硬化路,他当场答应得好好的,说‘三天内落实’,结果今天都第五天了,工地那边连水泥影子都没见着。问他他说‘县财政紧张,还在跟企业协调’,这不是明摆着敷衍我吗?”

常云超端着自己的搪瓷杯,慢慢喝了口,没急着接话。他知道丁洪涛要的不是“抱怨的听众”,而是“解决问题的法子”,但官场里的法子,从来不能直接说,得靠“点拨”。

等丁洪涛的情绪稍微平复些,常云超才开口:“洪涛,你到东洪才几天?满打满算也就一个月嘛。本土干部形成的圈子啊,就和老树根一样,盘在地里几十年,不是你一锄头就能挖断的。朝阳刚去东洪时,我看啊日子比你还难,那时候李泰峰当县委书记,把东洪当成自己的地盘,人事、财政一把抓,朝阳连个签字权都没有。你知道朝阳是怎么熬过来的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丁洪涛抬了抬眼,显然想听下文。

“他没跟李泰峰硬刚。”常云超放下杯子,手指在沙发扶手上轻轻敲了敲,节奏很慢,像是在梳理思路,“他处处维护李泰峰,为东洪的干部争取利益,慢慢的就打成一片嘛。最后,李泰峰搞‘吨粮田’,报上去的亩产一千公斤,最后拿到了实打实收的证据——最高的也就八百公斤,差了近两成。就是这证据,让市委下定决心调走李泰峰。所以啊,你呀不要着急嘛。”

常云超语气沉了些:“基层工作啊,讲究‘抓实据’。曹伟兵不落实你的要求,你别光抱怨,去查他的‘账’——县财政到底有没有钱?信用社的协调函有没有发?要是他拿着财政的钱挪去做别的,或者根本没去协调,这就是实据。有了实据,你在县委常委会上说句话,他还敢敷衍你吗?要是没实据,你就算跟他吵翻,其他干部也会觉得你‘小题大做’,反而站在他那边。”

丁洪涛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你是说,要抓他的短?可朝阳现在在东洪的威望,比我还高。组织部的焦杨、纪委的苏清舟,还有人大的几个老领导,都听他的。我要是动曹伟兵,朝阳会不会有意见?”

“护短?有可能,这就看你证据的分量了嘛。”常云超笑了笑,这笑容里带着点“过来人”的通透,“不过啊,你呀要懂李朝阳,他要的是东洪能发展,不是要简单的‘抓权’。你看他在东洪干的事,像什么修开发区、引企业、推农业机械化,哪一件不是为了工作?你要是真心为东洪做事,我看他也会配合你,不会跟你争。倒是你啊,别总想着‘谁听谁的’,要想‘怎么把事做成’嘛。”

丁洪涛端起杯子喝了口温水,语气里还是有点不服气:“我不是怕他,是觉得他年轻,有时候考虑不周全。我在交通局干了这么多年,抓项目、管资金,比他有经验。我想把财政和人事抓在手里,也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工作,像于书记那样——你看于书记到东原后,把财政局的方建勇换了,让赵东上,人事、财政一把抓,市里的工作推进得多顺。”

“环境不一样,不能照搬嘛。”常云超摇了摇头,语气很诚恳,没有一点说教的意思,“于书记是市委书记,管的是全市,他要抓权,是为了统一步调。你是县委书记,管的是一个县,东洪又是贫困县,更需要班子团结。张庆合市长你知道吧?他今年要是上不了副省,年底就该退休了,按说他没必要再迁就于书记,可他偏偏处处配合——为什么?不是他怕于书记,是为了平安系的干部。”

他敲了敲桌子,声音比刚才重了点:“张市长从平安县带出不少干部,现在有的在市直机关当处长,有的在县里当县长书记。他要是跟于书记闹僵,等他退休了,这些干部谁来护着?于书记要是想调整他们,谁能说话?张市长这是‘为下属铺路’,不是‘怕事’。这才是老领导的格局——不是为自己争,是为跟着自己的人谋。”

丁洪涛沉默了。他手指在杯沿上划了圈,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你说的我懂。可我在东洪,要是连财政、人事都抓不住,以后工作怎么推?总不能事事都看朝阳的脸色。”

“抓权不是‘攥在手里不放’,是‘把该管的管好’。”常云超拿起桌上的一份文件,是光明区的财政报表,推给丁洪涛看,“你看光明区的财政,我不管具体的报销,但我管‘大方向’——今年的钱要花在防汛、教育上,谁也不能挪。人事上,我不管每个岗位用谁,但我管‘标准’——必须是能干实事的,不能是靠关系进来的。你在东洪也一样嘛,别盯着‘曹伟兵听不听你的’,盯着‘财政的钱有没有用在刀刃上’‘干部有没有干实事’,时间长了,大家自然服你。”

丁洪涛拿起报表翻了两页,又放了回去,话锋一转,提到了正经事:“常书记啊,你是老领导,还有个事你得帮忙。市交通局的廖书旗,现在卡着你们光明区的防汛公路材料不报。那批材料是光明区报给省厅的,本来早该批了,廖书旗找各种理由拖着——一会儿说‘数据不对’,一会儿说‘附件不全’。我要是去说,不合适,毕竟我刚从交通局调走,人家会说我‘群众基础并不牢’,连自己老单位都没人支持。你是光明区的区委书记,又是市政府党组成员,你去说,理由正当,廖书旗总得给你点面子。”

常云超没立刻答应,而是问:“材料到底有没有问题?要是真有数据错漏,咱们得先改,不能让省厅挑出毛病。要是没问题,廖书旗故意卡,我再去说。”

“材料没问题!”丁洪涛立刻接话,“光明区的同志核对了三遍,连标点符号都没放过。廖书旗就是故意的——我在交通局时,跟他有点意见,他现在是故意给我上眼药。”

“行啊,这事我来办。”常云超点头,语气很干脆,但也留了余地,“我先给廖书旗打个电话,跟他说光明区防汛公路是市里的重点项目,材料卡着会影响进度,于书记那边要是问起来,大家都不好交代。他要是识趣,自然会批。要是他还不批,我再找张市长。毕竟啊我这个党组成员啊只是挂名,市直单位啊,也不好得罪啊!张市长开口,他不敢不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丁洪涛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点笑容:“那就多谢常书记了。说实在的,东原这地方,我最佩服两个人,一个是你,一个是曹河县的郑红旗。你能让两任市委书记都认可,郑红旗能让齐永林、张市长都支持,这本事,我得学。”

“郑红旗的本事,不是‘拉关系’,是‘办实事’。”常云超提到郑红旗,语气里多了几分敬重,“他刚去曹河时,曹河的国企乱得很,干部贪腐、工人上访,他没怕,直接找省纪委汇报,查了四五个处级领导,硬是把曹河的风气扭了过来。他要是只想着‘不得罪人’,曹河现在还是烂摊子。”

两人又聊了会儿曹河的事,丁洪涛忽然压低声音,试探着问:“常书记,大周那边……最近怎么样?我听说他两天没露面了,是不是魏昌全的事牵连到他了?”

常云超的脸色沉了沉,端起杯子喝了口,没直接回答,而是绕了个弯:“大周的事,现在敏感。魏昌全刚被抓回来,市纪委还在查,这时候谁跟他走得近,谁就容易被盯上。咱们都是基层干部,多管自己的事,免得引火烧身。”

丁洪涛明白这是“不能说”的意思,也就没再追问。又坐了会儿,他看了看手表:“时间不早了,我得回东洪,晚上还要跟朝阳碰个头,商量开发区的事。常书记,今天的话,我记在心里了,以后有不懂的,还得向你请教。”

丁洪涛年龄虽大,但是确实是常云超的老部下,这一点常云超也没有客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