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掌柜态度殷勤,连声笑道:“好,好,慢慢挑,如果没找到合适的,就告诉我,我一定想办法。”
赵宣宣轻手轻脚地靠近巧宝和双姐儿,跟她们商量,没有代沟。
唐风年挑书很快,不像巧宝那样一知半解。
巧宝问:“这本书,家里有没有?”
她不想买重复的,免得花冤枉钱。
赵宣宣把书接过来,瞧一瞧,也不确定,说:“先拿着,等会儿问你爹爹,他记性比咱们好。”
双姐儿骄傲地说:“我家里,记性最好的人,是我娘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宣宣笑道:“我猜也是她,因为灿灿小时候就特别爱看书。”
“那时候是下雪天,石师爷不在家,灿灿和荣荣来师爷学堂帮忙上课,天天从石家书房借书回去看。”
“荣荣说,灿灿一看书,就不怕冷了。荣荣不一样,她比较贪吃。”
双姐儿最爱听赵宣宣说她娘亲小时候的事,听完又追问:“我娘亲小时候是不是和我一模一样?”
赵宣宣点头。
双姐儿顿时像吃了花蜜一样,欢喜极了。
赵宣宣眉眼弯弯,暗忖:其实小时候的灿灿和双姐儿并非一模一样,毕竟一个是纸扎铺的闺女,另一个是京城世家的千金。不过,只要我说一样,双姐儿显然更高兴。
离开书坊之后,唐风年又亲自去街边买果子。
等他买完,离开之后,那些小贩就像被皇帝赏赐黄金一样高兴,议论知府大人最喜欢吃什么果子,还说:“唐大人身上有薄荷香气,我鼻子灵,闻到了。”
别人好奇地打听:“知府大人有没有多给几个钱?”
那小贩立马挺直腰杆,清一清嗓子,一本正经地编故事:“我做生意童叟无欺,怎么能多收钱?”
“唐大人经常来买我的果,有一次多给铜板,我坚决退回去,唐大人还夸我呢!说我这人最实诚,是个君子!”
他自认为,夸作君子就是最好的。
围观的人纷纷羡慕他,很快就把他的两箩筐果子买个精光,都想沾一沾好运气。
那些男女老少既迷信,又淳朴、天真,认为唐知府喜欢的果子肯定是最好的,就像寺庙里高僧给佛珠开光一样。
普通佛珠变成灵珠,普通果子变成灵果……天大地大,永远有人迷信这些。
——
东缉事厂的太监杜明正在收集大同府的情报。
他如同一只大蜘蛛,他手下的探子如同蜘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