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三五小说网>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臣是来给陛下送驾贴的(第2页)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臣是来给陛下送驾贴的(第2页)

朱元璋设计的财税制度,算是秦汉唐宋元里最奇怪的财税制度。

甚至说,在制度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过可持续性和可执行性,充斥着统治阶级一拍脑门和一厢情愿,朱元璋觉得是善待百姓的政令,搞得大明朝连税都收不起来。

大明的财税制度之混乱,导致财政的使用上极其低效的同时,也不知道钱粮都去了哪里,怎么花的、谁经手的,就是花这批钱粮的人,都说不清楚钱粮去了哪里,连做账都做不明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实这个制度的弊端,早在洪武年间就已经暴露无遗,空印案爆发,就是围绕着财税制度展开的斗争。

但朱元璋没有完善财税制度,相反残酷的政治斗争,让完善财税制度这件事靠边站了,斗争成了当时最重要的事儿。

朱元璋没做,后来有祖宗成法在,大明朝的财税制度,彻底陷入了无法纠错的可能。

万历维新的重臣们,也没有责怪朱元璋的意思,朱元璋作古二百多年,子孙不进行纠错,大明财税危机,更多的是子孙不孝。

万历维新重要的就是纠错,王国光在万历三年开始的天下财税归并朝堂,也就是他推行的六册一账,并且制定了严格的年终审查机制,户部十三司,负责各有不同,比如贵州司负责关税审查,盐课归山东司等等。

务求做到:一方同司,一事专管,六册一账,条条厘清,总核者有所责成,承行者庶无推诿,如此可久之规也。

严格来说,王国光干的这些事儿,都是严重违背了祖宗成法,等同于说,自万历三年以后,朱元璋的财税制度被废除了,换成了他王国光税法,六册一账做不明白,就会被问责。

清丈是一方面,盘账是另外一方面,这也是万历六年起,大明财政终于实现了盈余,甚至还能给皇帝多发二十万银零花钱的原因。

同样王国光活着,还在京师,陛下还在礼遇,反攻倒算就无法展开,不过他死了,一切都好说了…吗?

皇帝陛下肯降阶来送王国光最后一程,本身就是表态,胡来,会被陛下抽嘴巴子,闹得凶了,陛下真杀人。

名教罪人那一套玩法,陛下只对徐阶用过,但威力,所有人都看得见。

陛下有办法、有手段、有决心主持万历维新,陛下不是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喜欢神隐、不喜政事、性格有些软弱的先帝爷。

“朕打算给王司徒的长子,恩荫一个尚宝司卿,次子恩荫一个国子监监生的身份,监满授官。”朱翊钧说起了王国光的身后事。

王国光虚弱的摇了摇头,说道:“陛下,臣这两个儿子,一个比一个不成器,就不必了,德不配位,反而是灾殃祸患,一个举人,一个秀才,就这样,就挺好。”

王国光的大儿子只考中了举人,进士三考不中,连京师大学堂都没考进去,至于老二,也就是个秀才的功名,就这还是捐的,不是考的。

皇帝给的太多,他们的才能和德行也拿不住,不如不给,让他们安稳一生。

“得给啊。”朱翊钧拍了拍王国光的手说道:“否则咱们大明那些个野心家,就要对付他们了。”

王国光思虑了下,笑着说道:“那就听陛下的。”

不听也没办法,他都要死了,人死了就是死了,陛下要给,他也不能从棺材里跳出来反对了,不如答应下来。

“陛下,臣…最后一件未了之事。”王国光挣扎着想坐起来,没能成功,他目光炯炯的盯着陛下,用力的说道:“陛下,开海。”

万历维新的本质,就是以五个市舶司为支点,大量掠夺海外财富,缓和国内因为维新造成的矛盾。

机会只有一次,做成了就是成了,做不成,大明也就亡了。

而且泰西已经开始全球扬帆,这争夺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生存的权力,大明亡就亡了,可中国不能亡。

万文恭万士和写的印加古国的番国志书,刺激了大明士大夫们对于中国文明衰亡的忧虑,原来,一个传承了数千年的文明,只需要短短三代人,就可以亡的一干二净,亡的如此彻底。

“开海二十多年了,沿海地区已经养成了一大批的食利者,朕现在就是说要禁海,也没人赞同了,光是关税抽分,朕舍得,朝廷也舍不得了。”朱翊钧让王国光放宽心。

开海是朱翊钧这个皇帝开启的,但禁海,他这个皇帝已经做不到了,大明开海食利的利益集团,不允许皇帝发布如此昏聩的命令。

“也是。”王国光笑了笑,眼神里带着欣慰,和对世间无限的眷恋,低声说道:“现在的大明真好啊,好想多看几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