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子则是杨博的儿子杨俊民,杨俊民在顺天府丞的位子上当牛做马,受着各方面的气,皇帝、朝中大臣、武勋、势要豪右、富商巨贾,这么多板子夹着,杨俊民仍然艰难的维持着局面,而且维持的还挺好,甚至这两年越发游刃有余了。
张居正的几个儿子,虽然不在官场,但几个儿子也还算和睦,没有闹出内讧的争斗来。
但朝中大臣也不全都是这样的。
海瑞那个养子,就想用海瑞的名声换银子,被皇帝怒斥换了个宗子过继。
凌云翼的儿子,甚至用父亲的名头搞科举舞弊,搞得凌云翼只能致仕,若非有大功在身,并且愿意致仕,科道言官早就追着弹劾了。
“子不教父之过,这文成公教子的事儿,都成了京师一件趣事,天下皆知了。”李佑恭觉得这不是偶然。
海瑞的养子敢这么干,完全是因为过继,海瑞没法严加管教,而凌云翼常年奔波在外,对儿子疏于管理。
杨博对儿子的严苛,也是出了名的严。
杨俊民小时候打了书童一拳,还不肯赔礼道歉,差点被杨博打杀,杨俊民跪在大雪地里,举着家训,跪了足足两个时辰,才在母亲的求情下,回到了屋中,一场大病,差点病逝。
其实宫里也一样,陛下忙于国事,对孩子无暇管教,可是皇后千岁,那管孩子,连偷懒都要挨揍,为此皇帝和皇后,还因为教育吵过一次,最后还是皇后赢了。
李太后对皇后不满,甚至想要扶持冉淑妃,跟皇后唱对台戏,也是因为皇后对所有皇嗣的要求,都是一样的严,严的有点凶了。
陛下皇嗣们争气,可不是惯出来的,都是管出来的。
还有潞王殿下朱翊镠,李太后宠爱潞王,但潞王从小到大,可没少挨陛下的揍。
李佑恭是陪练,亲眼看见就有十多次,每次陛下都借着对练的名义,把朱翊镠揍得鼻青脸肿。
要不然朱翊镠那个混世魔王的性格,指不定会闯出多大的祸事来,现在能独当一面,和陛下这位长兄的教育息息相关。
“知易行难啊,朕也知道,朕就不舍得训斥治儿和潮儿,这些孩子犯浑,都是丫头拿着柳条抽,真的是不忍直视。”朱翊钧放下了杂报,也是有些感慨,他也知道这个道理,但狠不下那个心。
王夭灼狠得下这个心,抽起来,从不手软。
朱翊钧不忍直视,就直接不看了,教育孩子,完全交给了王夭灼。
李佑恭笑着说道:“那宫里的情况,还是有些不同的。”
皇帝陛下和皇子们的关系,不仅是父子,还是君臣,加了一层君臣关系,就会非常麻烦。
陛下任何的训诫,都有可能释放类似于立储、废储的信号,陛下真的狠揍朱常治一顿,怕是要被朝臣们解读为要换太子了。
王者无私,陛下还真的不能揍皇子,皇后必须要承担起教育的重任,皇后培养了一群废物蠢货,连个合格的继承人都没有,皇后怎么参加郊祀,在神道祭拜列祖列宗、和陛下合葬?
皇后如此待遇,也是要承担责任的,国本在皇后的肩上扛着。
“转邸报吧。”朱翊钧钦定了这篇《进士家考》,算是用直观的数据,告诉天下进士百官,管好自己的孩子,否则这些家门不幸,就一定会发生。
高达96%的进士门户,无法传过三代,这个数字,真的太高了。
不仅仅是进士家门如此,其实一些势要豪右之家的宅斗,也很凶残,不遑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