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三五小说网>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衙斋卧听萧萧竹,不知民间疾苦声(第2页)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衙斋卧听萧萧竹,不知民间疾苦声(第2页)

年少时,他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只能拜了曲周县把总杨顺为义父,履任地方一直未曾改回本姓,直到入了京堂,吏部再次确籍,才改回了王姓。

他走到这一步不容易,他知道这一路的风霜苦楚,他知道自己走的有多不容易,他更知道自己有多么的不甘心。

前年一场大病,差点把命丢了,他就更加急迫了,人越老越怕死,他真的想留下点什么,让后人记得自己,而不是给他贴一个徐阶弟子的身份,总结他的一生。

朱翊钧愿意给王一鹗一个机会,原因特别简单,因为王一鹗在嘉靖四十年做福建建宁知府的时候,在建宁抵御过倭寇。

当时倭寇无法攻取建宁府,就开始进攻政和,王一鹗果断领兵出城驰援,建宁、政和两地才得以保全,最终击退了倭寇。

但凡是嘉靖倭患时,有所建树的臣子,朱翊钧都愿意给个机会,王崇古当初也是因为这个,被皇帝给了机会。

对于抗倭功臣,朱翊钧总是更有耐心一些。

“陛下,臣谢陛下隆恩。”王一鹗终于选择了开口,陛下愿意等他内心苦苦挣扎,这就是圣恩中的圣恩。

“嘉靖四十年,徐华亭让臣给胡宗宪罗织一点罪名,臣不肯。”

“抗倭乃是国朝大事,社稷根本,师道重于山岳,可国事当前,臣只能负师门不敢负天下,故佯作痴聋,未曾罗织罪名,师道之重,臣亦未尝举发其事。”

“胡宗宪死后,徐华亭就让臣支取十万银,让臣结舌,臣未尝取金,也未曾对外言说此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一鹗终于把事情前因后果说了出来,墙倒众人推,曾经在江南抵御倭寇的王一鹗,站出来踩胡宗宪一脚,胡宗宪不仅必死无疑,还会遗臭万年。

比如王一鹗说胡宗宪通倭。

虽然抗倭总指挥的胡宗宪通倭这事儿,听起来挺魔幻,但只要坐实了胡宗宪有养寇自重的嫌疑,就能堂堂正正的杀了他,而不是瘐死天牢。

瘐死天牢,一定会翻案,只有办成铁案,才能彻底把胡宗宪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打败一个活人,只需要打败他一个就够了,只要他临死之前,为了苟活几天,丑态百出,最后还是要被当成狗一样的吊死,那无论谁都会嗤笑这个失败者、懦夫。

但打败一个死人,就难多了,需要打败他的所有支持者。

胡宗宪到死都没有屈服,哪怕是瘐死天牢,依旧坚称自己无罪,最终徐阶没能打败活着的胡宗宪,更无法打败死去的胡宗宪。

连徐阶的门人王一鹗,都不认为胡宗宪该死,不肯栽赃嫁祸。

王一鹗当然有顾忌,他虽然没有犯错,但知情不报,事后虽然没有收银子,但没有把这件事说出去,而且这还涉及到了座师的名节,牵扯到了当年的旧案。

王一鹗之前想自己扛下,但见了陛下,他本来坚定的心,立刻变得动摇了起来。

正如陛下所言,他徐阶犯的错,凭什么隔了这么多年,要他王一鹗来受过?

“多大点事儿,俱往矣。”朱翊钧听闻,笑着说道:“收拾收拾,继续为国朝奔波吧。”

三年前王一鹗感冒伤风,很快就发展到了肺炎的地步,大医官用了六个单位的青霉素,才把王一鹗治好,既然朝廷把他治好了,他就该鞠躬尽瘁,全心全意的继续上磨。

“臣谢陛下隆恩!”王一鹗错愕了一下,没想到,陛下就这么轻轻放过了。

朱翊钧甚至没有断案,更没有评断谁是谁非,就这么简单的揭过了这一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