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空虚的豫州,徐州……
曹操经历过太多了。
按照他过往的经验,没有人能抗拒这种诱惑。
尤其是那些被不通汉字,不知汉语胡人骑兵。
可以说,抢掠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本能。
因为胡人的生存环境,就是掠夺,就是肉弱强食。大草原上,羊吃草,狼吃羊,没有任何的沟通途径,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手中的刀枪弓箭。这是和汉人完全不同的生存环境,也就造成了完全不等同于汉人的律法,以及道德观念。
胡人可以很热情的招待远方而来的陌生人,甚至是倾尽所有的拿出最好的东西来招待根本不认识的陌生人,当然,也会很随意的拿起割肉的小刀,像是杀一头羊一样割断陌生人的喉咙。
在胡人眼里,招待和杀戮,并不矛盾。
所以曹操知道,就像是偷腥的猫永远都管不住自己的爪子一样,只要沾染上了冀州的肥油,赵云再想要约束手下的胡人骑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一旦放开那道口子,让胡人的铁蹄踏入冀州,让汉人的鲜血染红他们的战刀,那么所谓的盟约、纪律都将荡然无存。
汉人的血,没那么容易清洗干净。
届时,北域军将不再是纪律严明的军队,而会重新变回一群无法控制的蝗虫。
他们或许能重创冀州,但也必将彻底失去河北民心,并将自己拖入战争的泥潭,再难抽身。
曹操太熟悉这种套路了,他自己就是玩弄人心、利用欲望的高手。他就像是一个技艺精湛的钓手,抛出了最香甜的饵料,等待着鱼儿上钩,等待着北域军体系从内部开始崩坏。
而且就算是骠骑手下的骑兵能控制部队,但是曹操也有办法让骠骑骑兵『控制不住』,就像是汜水关的天子一样……
然而,赵云的反应,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稳。
稳得令人窒息,稳得令人费解。
面对冀州几乎不设防的诱惑,尤其是在曹纯死后,赵云非但没有急不可耐地扑上来,反而更加收紧了对胡人的约束。
赵云没有像是某些人以为的那样,急不可耐的挥军南下,而是将那些最躁动、最难以管束的一部分胡人部落,直接送,或者说强制遣返回了漠北。
留下的,虽然是少数,但却是更服从命令、更能融入其军事体系的力量。
他甚至在幽州和冀州北部边境开展屯田,整顿治安,摆出了一副长期经营、步步为营的架势。
这下曹操就抓瞎了,总不能说骠骑军的人马没来,他们自己就把店里面的瓷器砸了吧?
为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
曹操的眉头紧锁,心中的困惑几乎要满溢出来。
为什么能忍得住?
斐潜能忍住,曹操还能理解,但是为什么赵云也这么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