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周禹。
张子舟第五个交卷,领回了第三道题,五经文一篇。
题目:或来瞻女,载筐及筥,其饷伊黍。
出自《诗经?周颂?良耜》,意思是:有人送饭来看你,挑着方筐和圆篓,里面装的是黍米。
意思明了,写起来就简单了。
张子舟当即写下破题。
这一幕被李参看到,满脑袋的小问号。
这么快?
我怎么就不信呢!
阅卷权力,归元好先生,李参只是监考。
监考嘛,当然可以四处走走咯。
李参起身,先往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走一圈,看他们纸上有字,比较满意。
再到周禹边上,看他写的破题:此诗之所咏,盖有来瞻女子者,携筐筥以载黍而饷之也。
还行吧,行文有些啰嗦了。
再看承题:夫瞻女而携筐筥,载黍以为饷,非徒形其馈遗之状,实乃见其情之笃、意之切也。
表现夫妇之间的感情,嗯……怎么说呢,可以是可以,但这是给朝廷写文章。
李参不好出言提醒他,便只轻咳一声,然后走向中班。
周禹闻声一怔,赶紧思索自己哪里写错。
路过傅藻。
李参低头看去,就见傅藻写的第三段内容是:
盖古者民依稼穑而生,黍为五谷之要,筐筥乃农器之常……实有深意存焉。
不合格!
第三段【起讲】,要是代圣贤立言。
这写的什么玩意儿,用得着你感慨吗!
李参摇头,无意间、超刻意的走到张子舟桌边,低头看去。
只看了一眼,就挪不开了。
第一段【破题】:则伊黍是,所载维何,则筐筥是。
以设问句式概括题目核心——农妇用筐筥装载黍米送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