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樊,宋言昭开始滔滔不绝起来,他甚至还拿起了一本书。
这本书同样也是一本传记,主人公叫殷破驽,是樊国的一品征远大将军。
这个人非常之厉害,“没他就没有樊国,樊国原是褒国的一个郡,就叫樊郡,褒国后期各地暴乱起,很多有实力的世家想要得好处,便支持看好的将军打仗。
乱世持续了好几年,最后群雄割锯,其间出现好几个小国,但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被灭,像是冉国之前的临国,那是存在年头算多的。
直到四十多年前,樊郡出了个叫殷破驽的莽汉。
这时的樊郡是独立状态的,掌权的是褒国原来的豪族崔家,崔家养了十多万兵马,周边的小国打不动他,大国懒得打,他才得以存活。
十六岁的殷破驽服军役进了军营,在军中与樊韬相识,并因性情相投成了结拜兄弟,两人一文一武互相配合,坐上了高位。
这时,军中掌权的还是崔家人,那位是个妒贤嫉能的,就想压着殷破驽不让他再往上爬。
殷破驽几次死里逃生,后来樊韬怂恿他,这样的君主不如直接反了。
没想到,后来还真被这二人成功了。
最后更是以樊郡为都建立了樊国。
樊韬为皇,登上了皇位,殷破驽被封为一品大将军继续为他征讨四方,只可惜,这位死于28岁这一年,还是死于被暗杀。”
宁嫣算了算樊国的建国时间,再算算如今的时间:“那这么说,这位殷大将军岂不是才死了36年?”
“对啊,他死后被樊皇追封为异姓王,如今殷王府都还存在呢。”
“他有子嗣?”
宋言昭道:“没有,这本传记中有写,他在一次战役中伤了身体,不仅脸上留了疤,还腹部受了重伤,影响了子嗣,一直未能生下一儿半女,继承殷王府的是他的子侄。”
说到这儿他又补充了一句。
“据说也都是些没本事的,殷王府最鼎盛之时就是殷破驽死后刚被封王的时候。”
闻听那人脸上有疤,腹部又受了重伤,宁嫣心里又是一个咯噔,再也没了刚才的悠闲劲儿,立刻坐正身体,拿起宋言昭手里的书就看了起来。
妈耶,破案了,第一晚出现的男人的就是这位殷破驽,没跑了!
至于他们出现的原因,宁嫣开始了自己的验证之路。
“夫君,你好像很爱看书,这本书都被翻的毛边儿了,昨天那本褒国摄政王的也是。”
宋言昭露出一抹浅笑,“之前我体弱,不能干重活,不能出去游玩,后来甚至连走的稍远一些都不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看书。
家里的书翻完了就让小厮去县里给我买书,可那些书上新的速度供不上我看的速度,我就只能反复读。
这些书啊,为夫差不多都能背下来了。”
“那夫君,你到底是收藏了多少本这种传记?”
宋言昭一指书架,“这一面全是这种传记,有一代丞相的,有厉害的家族之主的,还有帝王的,总也有三四十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