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得留下来,向邵景安等人确认王香兰的身份,验证她的供词真伪,为之后的结案做准备。
是以,此时见二人离开,他略显羡慕地看了二人一眼,在邵景安的邀请下,领着章毅入内详谈。
大抵是因为察觉到邵景安对傅玉棠有种不可告人的心思,郁珈善对邵景安的“天才”滤镜那是碎得稀里哗啦响,比发现傅玉棠是只黑心咸鱼,更受打击。
毕竟,傅玉棠对外的形象一直不算好,他早有心理准备了。
而邵景安,却是极其完美的存在。
不论才华,还是品行,皆人人称颂。
岂料……
郁珈善没忍住看了眼邵景安,想到戚商的叮嘱,抿紧双唇,压下所有个人情绪,如同往常一般,全程公事公办,没有半点多余的客套。
回到京兆府写结案陈词以及奏疏的时候,也没加油添醋,或在字句行间暗示些什么,一律如实记录。
只不过,到底对邵景安、邵家人印象差了不少。
不光是因为傅玉棠的事情,更重要是在双方交谈中,邵鸿济隐约流露出来的矛盾的优越感。
那是一种极其微妙的感觉。
一方面似乎想要与他拉近关系,言语间多有示好之意;
另一方面,却又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我邵家肯如此折节下交,你当识趣”的居高临下姿态。
这种优越感并非刻意张扬,而是深植于其言行举止的细微之处——
藏在谈及家世时那种习以为常的矜持;
隐在评价他人时那种不容置疑的口吻;
更突显在讨论事情上,那种认为不管是谁,理应做出更多让步的理所当然。
尤其是在得知他的京兆之位,由傅玉棠举荐后,这种感觉更加明显了。
虽然邵鸿济口中说着“傅大人慧眼识珠”、“郁京兆果然青年才俊”之类的客套话,但那眼神深处一闪而过的讶异与重新审视,却暴露了他真实的想法——
他似乎将这份举荐之恩,理解为了某种“提携”与“恩荫”,认为他是承了邵家故旧,也就是已经生了间隙的傅玉棠的“恩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四舍五入,那他郁珈善等同于欠了邵氏的恩情,同时,与傅玉棠一样,也是邵氏的门生。
自然而然的,面对邵鸿济这个前任家主,他这个京兆府理应当然要在某种程度上低一头。
邵鸿济与他交谈,秉持的就是这种“俯就”。
他自以为掩饰得很好,殊不知,郁珈善这人极其敏锐,心思也十分细腻,几息之间便将他的小心思摸得透透的。
不过,却没理解他的脑子里是怎么想的。
更没明白,邵鸿济这份理所当然的底气是从哪里的。
且不说,傅玉棠已经被逐出师门,与邵景安在朝堂上水火不容。
就算她手里有人脉、势力,那也与邵家没有任何关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