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七年,十月十六日。
北京城已有了深秋的肃杀。
天空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垂,寒风卷起落叶在街道上打着旋儿。
正阳门外,一支规模不大却异常精悍的队伍已经集结完毕。数百名明军身着甲胄,拱卫着一辆并不奢华却异常坚固的马车。
马车旁,数名身着甲胄的戚家军旧部亲兵肃立,目光如电。
在马车旁,京营的几位勋贵将领前来送行。
短暂的寒暄和叮嘱之后,戚继光在马上抱拳:“诸公,京畿重地,安危系于诸君,戚某先行一步!”
“靖国公一路珍重!”众人纷纷还礼。
此时,一些闻讯而来的官员也聚集在不远处,低声议论着:“靖国公这是要去何处?如此阵仗?”
“听说是奉旨检阅浙江、福建水师……”
“检阅水师?何须国公亲自出马?”
“是啊,国公爷年事已高,陛下怎忍心让他再受舟车劳顿之苦?”
“莫不是东南有变?可没听说啊……”
“东南怎会有变,东南可不能有变啊……”
议论声中,夹杂着对老将远行的感慨和对未知的揣测。
戚继光上了马车,之后沉声下令:“出发。”
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整个队伍。
马蹄声起,车轮辚辚。
这支小小的队伍,在数百名亲兵的护卫下,顶着深秋的寒风,向着帝国的东南财赋重地、也是未来可能的烽火前线,坚定地驶去。
车驾旁那面代表靖国公威仪和皇帝授权的猩红大纛,在风中猎猎作响,
“东南……老夫,又回来了。”
……………………
第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