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高台上,乃是朝廷从礼部派遣而来的官员,他们此时正一字一句的念着圣旨,而从他们嘴里每蹦出一个名字来,下面便有人激动的热泪盈眶。
他们此时嘴里所念叨的,正是这一次南下剿灭流寇一战之中所有的立功之人。
不过立功之人有很多,能够上圣旨的却很少。
因为但凡上了圣旨在此处宣读的,几乎都是册封了爵位的。
这一战之中,整个威武军之中共有十八人册封男爵,七人册封子爵,至于更高的爵位,暂时并没有。
原因很简单,这一战,那一众本就有爵位的将领们表现并不是很突出,例如邓仙芝。
孙可望一战,他有不小的过错,不过后来也立了功劳,可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在周建安这里也并没有什么功过相抵的事情。
不过也好在众将求情之下,邓仙芝勉强的保住了自己的男爵之位。
原本的子爵有三人,分别是王进忠和关宁,袁州平三人。
不过三人之中,关宁因洋河堡一战,直接被周建安一撸到底,现在虽然已经慢慢的又爬了上来,算是威武军的中层武将了,但是其爵位也早就被周建安给剥夺了。
另外的袁州平,爵位虽然保住,但是眼下其和关宁一样,也是中层军官,不过他又比关宁好一些,至少爵位还在,但是晋升之事,那就谈不上了。
王进忠虽然还有子爵在身,但是最近其也并没有立过什么大的功劳,距离上一次的册封也不过才四年时间,所以也自然得不到晋升。
而这一次晋升子爵的将领则是有,李定国,孙之汴,安建成,牟时升,张拓,张胜,乌成,李辅臣等七人则是晋升为了子爵。
这里面,李定国的功劳不必多说了,孙之汴,安建成等人那都是洋河堡的老人,加上这一战他们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晋升是自然的。
至于李辅臣,更加不用多说。
特种大队自创建之后便屡立奇功,要说功劳的话,不比威武军之中任何一支军队要差。
李辅臣的子爵爵位,也算是名副其实。
这些人中,恐怕争议最大的就只有一人了。
那就是乌成。
这个时候的大明,可不是后世。
在后世,依靠这科技与技术,照样可以获得符合其身份的功勋来。
但是在大明,这些人的思想还太过于陈旧。
在他们眼里,除了军功,其他都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