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李居逸作为县令,亲自来看囚犯们铺路,顺便送来几桶凉茶。
周叔眼看囚犯兄弟们畅饮凉茶,脸上不禁露出笑容,问:“李大人觉得这新路如何?”
与平常的泥巴路或者碎石路不一样,这个新路很有讲究。
其实,追根问底,是唐风年通过家书,把自己在修桥铺路方面的经验传授给女婿,使李居逸在为官时少走弯路。
这新路就像建房子一样,先用土石打好路基,还预先考虑到排水的问题,道路两侧还种两排树,用来保持水土。
打好路基之后,用粘稠的湿灰浆搅拌砂、碎石,厚厚地浇灌,又用工具压平。等湿浆变干、凝固之后,新路便成型了。
那灰浆配方也是唐风年提供的,那是他以前在田州为官时的重大收获。
改良灰浆配方的姜老二至今还因此受益,年年在付青的灰浆作坊生意里分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付青开在岳县的灰浆作坊已有许多年,平时交给赵理打理。
这次为了避免别人说李居逸以权谋私、帮亲友赚钱,付青宁愿以捐赠的方式,把那些灰浆送给官府铺路,唯一的要求就是在这新路的路界碑石上刻清楚他的贡献。
毕竟帮忙修路是大功德,凭借这桩大功德,付家便能在岳县摇身一变,变成名门望族,不再是铜臭味。
如此一来,付家便是把根在这里扎下了,不再是别人嘴里的“区区外地人”。
为此,李居逸还特意写告示,宣扬付青的无私贡献,顺便号召更多富人捐钱捐东西。
男女老少围观新告示之后,又去看新铺的路,议论纷纷,唾沫横飞。
“这路硬硬的!”
“不晓得怕不怕下雨?”
“我最怕下雨天走泥巴路,泥巴变得像糯米粽子一样,黏死了。”
“我家外甥是衙门官差,听他说,这新路是为了方便马车通行,不怕下雨,也不黏脚。”
“真好,这路平平的,好走得很。”
“但就是被太阳晒得有些热乎乎,你摸摸,烫手哩!”
……
刚开始,男女老少像看怪物一样,用新鲜的目光研究新路。后来,这种新路越修越多,路边的树也越种越多。
终于,他们看腻了,走新路习惯了,习以为常。
渐渐的,新路上滚动的独轮车、双轮车、四轮车越来越多,有些是人力推动或者拉动,有些是利用骡子、牛、马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