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侠琢磨片刻,夸赞名字取得好,然后端起酒碗,干一碗。
两人聊一聊朝廷局势,又聊辽东本地的一些事,还聊到东缉事厂。
欧阳侠突然压低嗓门,小声说:“东缉事厂要安排太监在我这里做督军,我恨得牙痒痒,不答应,已经上书皇上。”
“不晓得皇上做何打算?”
李修摸一摸长胡须,若有所思,说:“对此事,我也有所耳闻。”
“哎!我与将军的想法一样,也认为太监不适合督军。”
“但是,东缉事厂之所以敢把手伸这么长,恐怕就是仗着有皇上撑腰。”
“我与京城旧友通信时,他们都说东缉事厂深得皇上信任。”
欧阳侠冷哼一声,暗忖:皇上如今是老糊涂了?不居安思危,反而培养太监干政!
有些话,他不敢说出口,怕给家族招祸,于是只能借酒消愁。
李修安慰道:“咱们在这天高皇帝远的边关,受东缉事厂的影响比较小。”
欧阳侠摇头,不赞同,说:“小人得势,必然拿着鸡毛当令箭,狐假虎威,我深感忧虑。”
“自古以来,帝王总是提防武将,却忽略那些奸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奸佞如蚁,成群结队,只争小利,而忘大义。”
“像我这样的武将,虽然手下有千军万马,但一旦被奸臣算计,大多没有好下场。”
李修见他如此忧心,于是又安慰:“将军战功赫赫,又忠心耿耿,受百姓爱戴,如果奸佞小人想陷害将军,至少有百万个人不答应。”
欧阳侠一边自嘲地笑,一边摇头,说:“我最近看史书上记载的名将,看韩信,看岳飞,看白起……”
“战功算个屁!”
“大将军也只有一条命罢了,比不上九尾狐。”
李修也深知那几个历史名人的下场,也心生悲哀。
喝酒喝多了,有点醉意,他起身告辞,顺便代两个小儿子向欧阳侠告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欧阳侠酒量大,爽快同意李居康和李居乐的告假请求,并且亲自起身送客,还把腰间佩戴的一把匕首交给李修,赠送给远在岳县的小娃娃李多元。
李修打量匕首,视若珍宝,连忙道谢。
第二天,李夫人带着两个小儿子、三个丫鬟和二十几个护卫,赶路南下,一路上满心期待。
李居康和李居乐都长大了,个子高,又在军营里练得身子壮实,行动矫健。他们骑着黑色大马,一看就威风,守护在李夫人的马车旁。
天上的太阳笑脸灿烂。
李夫人掀开车窗帘子,心疼儿子们被太阳晒得满头汗水,于是劝道:“逞什么能?快进马车里歇歇,喝些茶水。”
李居乐不以为然,笑道:“娘,我们可不是那种软骨头,我们不怕辛苦。”
“欧阳大将军说,只要我们比敌人更能吃苦,就必然打败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