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皇帝太远了,他根本看不到民间疾苦,咱们不能完全指望他。”
……
肚子里的小娃娃活泼好动,动来动去,回应乖宝的话。
——
大同府的天儿越来越热。
赵宣宣如同吃错药了,居然静下心来做针线活,一针一线,慢慢缝。
巧宝吃惊,盯着看,眨眨眼,问:“娘亲,这个东西很重要吗?必须由你亲自缝吗?”
赵宣宣“噗嗤”一笑,说:“这是给小娃娃做的虎头帽。”
“你姐姐快要生了,你觉得这次生男娃,还是女娃?”
巧宝眉开眼笑,拍一下手,说:“都好!我都喜欢!”
“我小时候也有虎头帽。”
赵宣宣说:“那是你祖母亲手给你做的。”
可惜,唐母如今生病,做不了这么细致的活了。
巧宝有样学样,也要亲手给小娃娃做虎头帽,而且心潮澎湃,说:“我要给小娃娃做一百件衣裳!”
赵宣宣不相信,微笑道:“等你做出一百件衣裳,小娃娃估计已经长大了。”
她多了解小闺女啊,晓得巧宝的兴趣爱好和耐心都不在针线活上面。
于是,她循循善诱:“不如,咱们俩一起缝这个虎头帽,心意到了就行。”
巧宝果断伸手,要针,丝毫不偷懒。
赵宣宣把针递给她,然后盯着看,教她怎么缝。
巧宝动针线时,手比较笨拙,慢慢的,而且针脚一点也不整齐。
唐母到处找猫猫,顺便对着巧宝看一会儿。
忽然,信鸽飞回来了。
巧宝握针的手已经发麻,连忙放下未完工的虎头帽,跑去取信。
信是苏灿灿写给赵宣宣的,告知岳县发洪水一事。
京城那边消息灵通,赵宣宣身在大同府,反而后知后觉。
一看到这个坏消息,赵宣宣和巧宝都没空搭理虎头帽了,立马去找唐风年商量。
唐风年经验丰富,说:“水患总是伴随饥荒,此刻岳县必定缺粮。”
“咱们派人送粮给乖宝和居逸,顺便筹备一些治瘟疫的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