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栋看着老两口这副既欣喜又惶恐的样子,心里也有些感慨。他摆摆手,语气温和:
“大叔大婶,你们太客气了!我在这儿……吃得好!住得也好!你们……照顾得很周到!我很满意!真的!”
他这话倒也不全是客套。虽然条件简陋,但秦家人的淳朴和热情,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属于乡村的温暖。
吃过早饭,刘国栋对秦京茹交代了几句,便独自出门,朝着秦满仓家走去。收购山货的事,该收尾了。
刚走到秦满仓家院门口,就看见秦满仓正背着手,在院子里踱步,脸上带着一种志得意满的笑容。他儿子秦有才则蹲在屋檐下,正小心翼翼地往几个麻袋里装着什么东西,动作麻利。
“哎呦!刘科长!您来啦!快请进!快请进!”秦满仓一看到刘国栋,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脸上堆满了笑容,那笑容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邀功意味。
刘国栋走进院子,目光扫过地上那几个鼓鼓囊囊的麻袋和旁边几个盖着盖子的箩筐,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腊肉香、干蘑菇的清香和……淡淡的野核桃的油润气息。
“秦书记……东西……都准备好了?”刘国栋开门见山。
“准备好了!准备好了!刘科长!您放心!都按您的要求!妥妥当当的!”秦满仓拍着胸脯,声音洪亮,带着一种“不负所托”的自豪感。他指着地上的东西,如数家珍:
“刘科长!您瞧这第一袋!”他拍了拍一个沉甸甸的麻袋,“上好的腊肉!都是乡亲们家里压箱底的好货!老法子柴火熏的!您闻闻这味儿!正!地道!”
他示意秦有才解开袋口。一股浓郁的、带着烟熏火燎气息的肉香扑面而来!只见里面码放着一块块色泽红亮、肥瘦相间的腊肉,肥膘足有一指厚,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油光。
“这可都是按一级品收上来的!保证没一块差的!供销社挂牌收,一斤也得八毛钱!咱们……咱们这关系……我给您……按实在价!”秦满仓拍着胸脯,一副“亏本交朋友”的豪爽模样。
刘国栋不动声色,伸手拿起一块掂了掂,又凑近闻了闻,点点头:“嗯,熏得不错。分量也足。”他心里清楚,秦满仓所谓的“一级品”、“八毛钱”,水分不小。他私下收乡亲们的,顶多也就六毛五到七毛。但这肉的质量确实过关,他懒得点破。
“那是!那是!”秦满仓见刘国栋认可,笑容更盛,连忙指向下一个麻袋,“您再看这袋!干蘑菇!榛蘑!松蘑!还有……嘿!您瞅瞅!这儿还有几朵猴头菇呢!稀罕玩意儿!”
袋口打开,露出里面干燥、饱满、菌香浓郁的蘑菇。秦满仓抓起一把,献宝似的递到刘国栋眼前:“您看!多干净!一点沙子没有!一点虫眼没有!晒得透透的!供销社收这种干货,一斤少说也得四毛钱!我这……也是给您按实在价!”
刘国栋捻起一朵榛蘑看了看,又闻了闻那猴头菇,确实品质上乘。他依旧只是点点头:“嗯,不错。”
“还有这个!”秦满仓又引着刘国栋走到两个箩筐前,“野核桃!个顶个的大!仁儿饱满!摇着都不带响的!供销社收带壳的,一斤一毛五!”
箩筐里,深褐色的野核桃圆滚滚的,个头确实不小。
“还有这野栗子!个头是小点,但甜!糯!炖鸡炖肉都香!供销社收,一斤也得一毛二!”
秦满仓介绍得天花乱坠,仿佛每一样都是他千挑万选、亏本奉送的珍宝。秦有才在一旁连连点头附和。
刘国栋耐心地听完,目光在几样货物上又扫视了一圈,心中早已有了盘算。他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带着赞许的笑意:
“秦书记,辛苦了。东西……确实不错。分量……也足。”
他顿了顿,语气平稳,带着公事公办的意味:
“按你说的价……”
他一边说,一边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掏出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又从里面抽出一叠钞票和几张票据:
“腊肉,50斤,按八毛算,四十块。”
“干蘑菇,30斤,按四毛算,十二块。”
“野核桃,20斤,按一毛五算,三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