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闻言,心中也是各种震惊感慨。
但突然,他灵机一动道:
“父皇,或许并不是大秦人才济济,而是这些人只有在大秦的体制下才能发挥出真正的实力。”
刘邦闻言不由一怔。
在场其他曹参、陈平等大臣也都愣住。
几秒钟后,刘邦哈哈大笑。
“恒儿,你说得还真没错。”
“这就是体制问题!”
陈平点头,一脸认同地开口:
“法家和其他思想流派相比有一个最好的点,就是能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官吏、将领的贡献进行量化。”
有了标准,那对人才的考核就很简单。
符合标准就升官,不符合标准就降职、免职甚至治罪。
这里面当然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公平,但只要大体公平,就足以让秦国内部的人才脱颖而出。
其他六国呢?
楚国是昭景屈三大家族垄断朝堂。
赵国的胡服骑射只改革军队不改革政治。
魏国改革一直停留在李悝时代没有更新进步,甚至还后退了。
齐国的邹忌变法是山东六国中最出色的,再加上百家争鸣对声望和人才吸引力的提升,齐国才能和秦国号称东西双霸主。
刘邦笑呵呵地开口道:
“变法,变的就是体制。”
“咱们大汉这些年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嘛。”
刘恒闻言,情不自禁地看了一眼旁边的曹参。
“曹大人,你对变法似乎很反感。”
这位可是大汉中最保守的,甚至整出一个成语“萧规曹随”。
曹参点了点头,认真开口。
“臣确实不喜欢变法。”
气氛有些凝固。
刘邦呵了一声。
“老曹,你是胆子大了,都敢顶嘴了!”
陈平满头大汗,拼命对着曹参眨眼睛。
你这家伙是老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