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小说网

三五小说网>黜龙 > 第一百一十七章 跨海行(1)(第1页)

第一百一十七章 跨海行(1)(第1页)

李定以战帅身份定下方略,乃是三面围住长安,然后招降。

而不待全军出动,围住长安,张行便毫不迟疑在李龙头起草的文字上签了名,正式发布了他登基后的第一道圣旨,乃是宣布时过境迁,之前所有招降布告与私信约降作废。

从发布了圣旨内容的布告射入城内开始重新计算,三日内出城而降者,官吏由新朝择选任用,府兵、壮丁免除刑罚,军官留用,基层士卒领粮归家;再三日,官吏一律贬为平民,军官、府兵、壮丁直接归家不问;再三日,无论官吏军壮,凡为敌守城者,一律十一抽杀;最后还不出城者,凡为敌编制者除十一抽杀外,皆罚为俘虏,五年役期满,方可授田,回归平民。

这便是所谓招降之策了。

话说,旨意既发,乃是三月十六,十八日方才三面围城妥当,射入布告却已经两日,之前不是没有降者,但都是零星,而围城既毕,降者当即纷纷,到了当夜,逃出来的官吏、军官、府兵、壮丁更是数不胜数。

翌日稍微安泰,待到廿日,成建制、成组织的出降就出现了。

或是整个家族出逃,或是友人结团,或是整队、整什的各类军士,甚至有兵部某某司所有人带着家眷一起出来。

而城上根本无法阻止。

没办法,这是西都长安,跟东都一样,都是人造的巨型城市——宫殿、衙署、防卫,以及对应的贵族、官吏,包括服务他们的商人、仆从,以及更下一级消费服务者,南北东西横平竖直,虽比不上东都百余坊,也有七八十坊,百万人口。

这种情况下,这类巨型的宫廷-行政-文化-消费复合型城市根本无法有效防守和控制。

这也是之前白横秋为什么停在蓝田大营而不是回长安的缘故,也是他被迫回到长安时跟冲和道别的缘故,他心知肚明,回来了,反而就守不住了,就结束了。

这也是黜龙帮的人要让张行在白鹿原登基的缘故之一,他们也知道,白皇帝穷途末路了。

张行没有掺和围城,而是留在了后面的灞上,在这里处理一些人事问题并监督粮草。

话虽如此,其实也没什么可做的,后来投降的一律暂时不予任用,将来肯定有一次大规模考核,少数在前三日投降的可以挑选任用,人也不多,何况张皇帝将这些事推给了号称“老张三”的张世昭以及“后首席”的雄伯南来负责;至于粮草……永丰仓跟洛口仓类似,不要怕,只要能忍住吃陈粮,糊糊管饱……先大魏皇帝曹固认证的囤积水平,谁吃谁知道!

甚至还能加一勺河东盐池里的粗盐!

没错,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张皇帝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处理白皇帝——如果他愿意体面,那就给他体面,如果他不要体面,那就帮他体面。

这一天比想象中来的要快,廿一日夜,有中郎将级别的将领遣人出城,说是可以献出城门,立即就被李定撵回去了。理由很简单,条件是公开的,不会为任何人做额外铺设。

回去以后,也不知道是怎么讨论的,第二日一早,第二段期限的最后一日,这位守将打开了延兴门,率本部全军三千众出城投降,被当场允许归家。

此举像是撤掉了最后的闸门一般,长安各处城门洞开,无数将领或主动,或被府兵们挟持着打开大门,放肆逃窜。

非只如此,城内百姓、官吏也都拖家带小,自城门而出。

孙顺德尝试关闭打开的几个城门,结果延兴门刚关上,转身就又被人打开了,这还不算,当他尝试关闭安化门的时候,遭遇到了黜龙帮至少两位宗师的伏击,当场死于门下。

到此为止,长安城城防完全崩溃,士民全线逃窜,城内也开始出现劫掠、强暴、杀人等恶性事件,什么名师大将老诸侯,纷纷出降。

李定不再犹豫,划定区域,下令各营出兵,占据长安各处。

张行也亲自带领雄伯南、牛河、魏文达、徐世英、伍惊风五位宗师外加踏白骑与十三金刚,直趋沉寂的长安宫殿区。

宫殿区一分为二,前为皇城,后为宫城,进入皇城,走在昭阳街上,刘扬基、张世静各率百余人自左右来攻,皆被当场格杀……事情到了这一步,众人便也晓得,白横秋是必死无疑了。

只是不晓得,大宗师临死搏杀之威要到什么程度了。

自昭阳门进入宫城,宫人早已经逃散,张行略显诧异的继续前行,却居然越过宫殿,直接来到了宫城最北面的大门,也就是玄武门。

跟东都在北面直接有个玄武城不一样,这里只有一个玄武门,出去了,便是内苑,也就是大内后花园。

而随着玄武门被八名踏白骑缓缓推开,白横秋赫然就等在门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